News

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,由工研院主辦、邁入第42年的半導體盛會「2025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、系統暨應用研討會」(VLSI ...
近日民眾反映有所謂投資名嘴自稱係「工研院產業分析師」,然經查並非本院員工。由於資訊氾濫,特此籲請民眾審慎查證訊息來源, 避免因不實廣告而受害。
在電動車快速普及、電網壓力日益加劇的時代,如何聰明充電、穩定供電,成為電動巴士與物流車等大型電動運具營運的關鍵課題。工研院開發「智慧充電:電動車電網友善充電管理」,不僅 ...
2025年的愛迪生獎頒獎典禮盛會上,臺灣團隊再次大放異彩,一舉拿下18座獎項,名列全球第二,亞洲第一。工研院更囊括7座大獎,成為科技創新界的明星團隊,獲獎技術從智慧交通、綠能永續 ...
世界局勢瞬息萬變,通訊韌性是國家應變關鍵。工研院今年攜手中華電信與臺灣企業共同參與世界行動通訊大會,展示「5G開放式架構NTN基站系統」、「5G/6G先期專網智慧解決方案」等先進技術 ...
資安防護不應只停留在防火牆層級,依賴系統評估誰是好人、壞人,不如從行為控管著手!工研院研發的「自動化網路控管技術Janus」,透過專利的物聯網行為識別技術,自動生成白名單,排除 ...
在全年無休的便利商店與超市裡,能源消耗一直是隱形的成本殺手,如今工研院「冷能需量反應管理系統」,透過AI智慧能源管理系統,運用AI人工智慧&物聯網技術,設備能夠自動調節用電 ...
全球創投市場呈現高度集中態勢,資金主要流向少數大型機構與特定區域,根據荷蘭創投數據機構Dealroom.co統計,截至2024年底,美國就獨占57%的創投資源,而臺灣則與日本、韓國等經濟強國分食 ...
扮演建築要角的H型鋼構,傳統使用電弧銲的人工銲接方式,不但費時費力,也極度耗能,還要處理大量廢棄物,無法有效提升產能。工研院與台灣光罩攜手打造「H型鋼構低碳自動生產製造技術 ...
2025年愛迪生獎(Edison Awards),臺灣再次交出亮眼成績,拿下18座獎項,獲獎總數全球排名第二、僅次於美國。這18項驚豔全球的技術,涵蓋智慧交通、綠能科技、精準醫療與智慧製造等領域 ...
從實驗設計、申請審查到臨床數據驗證,創新醫材的臨床試驗需克服層層關卡。面對全球數位醫療市場的高速成長,工研院攜手北、中、南四大頂尖醫療體系,共同啟動「臨床試驗綠色通道 ...
AI人工智慧如今無所不在,逐漸以創新又意想不到的方式改變我們的人際關係,無論是與另一半、小孩、同事、朋友,甚至與自己的關係,無不受到影響。儘管AI技術仍舊難以預測,有時更讓人 ...